北京服务与数字产业发展下,CIECC如何惊艳登场?
听说咱北京又来个新鲜东西,外地人一去就得绕圈圈。这不,不是啥胡同里的小咖啡馆,那可是个光看图就能让人头都大了的展览中心。
展馆比小区还大
这61.1万平方米的面积,听着就像房地产广告,可真金白银地能装下整个798艺术区的画廊。九个展馆连起来,都能媲美马拉松赛道了。设计师把中央绿轴上的空中廊桥叫“丝带”,结果一走上去,简直就是“贪吃蛇”游戏现场。
去年那啥科技展上,有个摊位老板在朋友圈抱怨说,从3号馆走到会议中心得走15分钟,中间还得停下来从自动售货机那儿买点电解质水喝。后来主办方挺贴心的,在指引牌下面特意写了“建议骑共享单车”几个字。
迷路是团建项目
场馆设计师显然对现代职场文化了如指掌——把选址过程当成了团队建设的游戏。三个入口用红黄蓝三色区分,结果展商们发现这跟地铁线路图似的,还挺有哲理。记得有一次建材展,两个广东老板围着那个立体导览屏研究了老半天,最后还是决定打车去最近的出口算了。
保洁大妈传授的导航绝活儿:"那屋顶,长得跟被压扁的易拉罐似的,走反方向准没错。"这民间高招儿,展会上比黄牛的证还金贵。
空调吹出经济学
这环保空调系统一拿到绿色认证就挺环保的,但那布置展位的家伙发现了个秘密:你每平方米多掏两百,空调自己就偷偷降两度。记得有一次宠物展,那些仓鼠笼全摆在了风口下面,结果第二天参展的商家们就看到了仓鼠们集体转圈的艺术表演,简直就像个跑轮秀。
雾霾天里光伏板自动省电,展位布局也得跟着变——贵货全挪到有阳光那旮旯。
厕所里的商业机密
这家酒店有410个房间,可它的洗手间人气爆棚,比会议中心的聊天区还受欢迎。听某互联网巨头市场总监说,他们公司最牛的合作项目都是在马桶边上谈成的。他对酒店洗手间的评价就是:“摄像头比会议室少二十个,这可是它的最大优势。”
张姐这清洁工,手握行业资讯的独家秘籍:"瞧瞧纸篓里那星巴克杯子的堆砌,就能猜出哪个展区人气爆棚。"这实地考察的手法,把隔壁那咨询公司的数据分析师都惊得直呼内行。
货车司机的GPS恐惧症
三条线路独立设计听起来挺高深,可一到北京早高峰就玩儿完了。那货车司机老李,他看透了门道,得出结论:想找卸货点,就跟着洒水车走,反正“官车”路子广。
去年双十一那天,那家快递公司突发奇想,把摊位改成了教人怎么绕开展馆周边路的讲座,结果这临时起意的小把戏竟然冲进了当天最受欢迎的前三名。
咖啡摊是战略要地
九千人的大会堂里头,就那么八台咖啡机,可就数那挨着安全门的那台最火。老油条们心里明镜似的,那咖啡机虽然纸杯老断货,可只要在那儿,就能最快知道安检口的那些新鲜事。
会上俩码农抢塑料凳子硬碰硬,比起了编程功底。主办方赶紧在手册上加了条新规:以后座位争端,别再用递归算法来解决了。
问题来了哈:你们在展馆里走丢的时候,是靠手机那东西指路,还是去问那些打扮成卡通形象的礼仪小姐姐?